举办第七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10-07

各高校团委: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为推动力量,鼓励大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上海的城市管理与发展,结合相关委办局的指导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专业特长和组织优势,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团市委和市学联今年将举办第七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创新,我们在行动

二、比赛内容

参赛项目须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聚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科技创新与新型产业。探讨如何培育创新源泉,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如何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聚焦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探讨如何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如何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

2、民生服务。关注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好支持大学生创业和失业青年就业扶持。关注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关注如何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如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城市建设。关注如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全民健身。

3、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探讨如何保障城市安全,尤其是轨道交通、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关注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增强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聚焦创新社会治理,探讨如何维护城市秩序和市容环境,探讨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如何扶持社区生活服务、公益事业等领域社会组织发展。

4、城乡发展。关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讨如何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开发。关注美丽乡村建设,探讨如何推进村庄改造、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何加快薄弱地区教育、卫生等设施补点建设,如何健全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的激励政策。关注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如何加大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力度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文化建设。关注文化改革发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探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中国梦、城市精神等主题,面向全社会,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关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讨如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完善来沪文艺人才扶持政策,促进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

6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聚焦如何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如何加强绿化建设。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生态低碳经济,缓解城市生态体系承载的巨大压力。

三、参赛资格

1、大赛面向上海市大专院校(含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赛对象为3名以上学生组成的团队。

2、大赛欢迎跨专业、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地区的学生组成团队,但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各团队需指定1名同学为联系人,并配备1名指导老师。

3、鼓励有条件的团队吸纳普通高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做好过程指导。

4、出现以下情况,自动免除参赛资格:违背法律和法规;内容不健康;涉嫌舞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不属实,弄虚作假;与公益理念相违背;组委会认为的其他不当行为。

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包括议题研究、项目方案和实践总结三大类。

1、议题研究类。以界定问题为主,针对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科技、卫生、文化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项目方案类。以提出问题为主,策划操作性高、具有社会效应的工作计划。

3、实践总结类。在界定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付诸实施,形成具有科学性和推广性的工作总结。

五、申报数量

每所高校申报项目总数不超过20项(包含各委办局对接课题),审核通过后择优立项,过程控制采用逐级淘汰制度,按评选结果提供奖励基金的方式予以资助。

六、评审安排

本届大赛于2015年6月17日正式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校内选拔和市级初审立项;第二阶段,在各项目推进过程中,进行复赛综合评审;第三阶段,在项目完成后进行决赛答辩,并表彰优秀项目团队和个人。

(一)6月24日前,各参赛高校在校内进行筛选,并将参赛作品申报书(每校申报数量不超过20项)纸质版报送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上海师范大学团委),电子版发社会实践专用邮箱。

(二)7月初,组织评审小组进行市级初审,充分征求和听取相关委办局意见后,确定立项项目。

(三)9月中旬,举行复赛综合评审,立项团队提交中期报告,由专家组对项目后续工作进行指导。

(四)10月中旬,举行决赛答辩,入围团队向组委会提交完整的作品材料,进行项目总结汇报及评比。

1、每个参赛团队以PPT或DV视频等可视方式介绍项目,参与该环节队员不超过3名;

2、评审团提问,评审团由专家学者、委办局指导老师、媒体记者组成;

3、评审团向组委会推荐获奖项目,由组委会公布获奖名单。

七、评审标准

对于参赛作品,大赛将综合考虑以下六方面因素:

科学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结论真实有效,形成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或结题报告。

创新性:选题具有前瞻性,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体现专业特色,成效显著。

可行性:成果充分考虑时间、人力、资金等因素,具备现实转化前景,项目具有持续性,能够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

影响度:项目产生积极社会效应,引起广泛关注。

现实意义:选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切合城市管理真实需求,成果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现实推广性。

其他因素:答辩展示、团队合作、新媒体使用等。

八、资助及奖励

1、项目奖项:立项项目根据实践的成果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奖项分别约占进入决赛作品总数的5%、10%、15%、30%和40%。

2、校级奖项:设立最佳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结合“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表彰。

3、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奖:结合“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表彰。

九、工作要求

1、加强培训,精心指导。各高校要将社会实践和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加强选题方向、调研方法、成果总结等多方面的培训,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完善过程管理和机制规范,在历年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指导体系。

2、突出专业,注重延续。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基层需求调研制度,选题立项应尽可能与本校、本院系优势专业相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鼓励优秀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实现项目成果科学化、服务社会常态化。

3、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和互动参与,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体宣传赢得最大的传播效益。

本届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团市委学校部和上海师范大学团委。

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地    址:团市委学校部,东湖路17号507室

邮    编:200031

联 系 人:张 昊

联系电话:61690101

传    真:60827382电子

邮箱:shehuishijian021@126.com

地    址:上海师范大学团委,徐汇区桂林路100号香樟苑417室

邮    编:200234

联 系 人:林翊佳  肖文鑫

联系电话:64322637   64322638

传    真:64322637